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燕平
6月21日,由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举办的“智聚浙里话发展,勇立潮头谋先行”高层次人才沙龙顺利举办。本次活动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研究”为主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世江、浙江海洋大学教授陈宏铭、杭州光智元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沈亦晨、宁波德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蒲菠、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博士陈知然等6位专家做主旨演讲。来自省发展改革委、省半导体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企业、研究机构的代表出席该沙龙。

专家们聚焦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数字经济两大核心引擎,围绕产业变革、竞争格局、先进技术、创新产品和浙江发展等领域发表主旨演讲,并和与会人员进行深入讨论。在产业变革方面,详细讲述了集成电路的研发历程、产业特征、当前技术水平和未来趋势;在竞争格局方面,分析了全球产业结构、各国政策和竞争环境,以及我国集成电路各环节发展水平、面临问题和突破方向;在先进技术方面,重点介绍了嵌入式RISC-V处理器与人工智能芯片设计、集成电路系统电子设计自动化等技术;在产品创新方面,主要描述了GPU困局与光子计算研究进展,并对光子计算芯片、片上光网络方案等的先进性能和用途进行讲解。在浙江发展方面,全面概述了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区域布局、重点平台等内容,进行优劣势对比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

集成电路产业是数字文明时代产业体系的基石,产业结构极其专业化、复杂化,产品和技术持续快速迭代。据了解,目前全球集成电路市场销售规模达到5737亿美元,其中中国进口全球70%多的芯片,在我国制造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集成电路也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产业密集和人才密集型产业,需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有效结合。我省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目前集成电路相关企业700余家,从业人员11万多,是国家集成电路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区域之一。我省集成电路产业的体系优势也比较明显,已形成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闭测试、半导体材料等完整的产业链,模拟芯片设计、IDM发展模式、化合物半导体领域在全国领先。
不过,浙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优劣势。比如,浙江民营经济发达,营商环境良好,产业体系完善,平台建设特色显著,下游系统集成和场景应用牵引能力强劲。但还缺乏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缺少大资金、高技术的标志性项目,关键基础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人才、资金等要素支撑能力偏弱。
如何做大做强做优我省集成电路产业?会上,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重点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进一步提升政府对产业的服务能力;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重点强化头部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创新中的带动效应,将国家战略需求与企业市场竞争、科学前沿探索有机结合;组成我省集成电路智库,在项目评估论证、产业发展研究、重点路径选择、招商引资谈判、扶助政策支撑等方面,为政府、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沟通桥梁作用。此外,要发展独具浙江特色优势的集成电路制造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共建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高地;构建更加合理完善、更具创新活力的要素保障体系,如提升电力供给和保障能力,创新数据要素资源价值,加快人才集聚和合理流动,增强金融资本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