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贞观五年的一天,唐太宗李世民接到密报说宫中发生了一件怪事,闻听后十分惊异,即刻起身赶去儿子的宫中查看。
看到那张纸之后,李世民神色凝重而疑惑,他低声下令:把纸烧了,此事不许外传。
原来,他第九个儿子李治,还是个刚开始扶着床学走路的孩子。
小小的李治喜欢拿着笔乱划,身边的人把纸给他让他划在纸上,人们看到李治在纸角上画出来的竟然是个“敕”字(唐朝政事堂议出的命令和政策后,由皇帝画个敕字,代表诏令)。
李世民先立大儿子李承乾为太子,而二儿子李泰也极受宠爱,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好士爱文,还是当时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
李世民非常器重宠爱他们,找了当时最顶尖的老师组团辅佐,
可是,最后他还是立了看似平庸的李治为太子,而李治也顺利成为了唐高宗。
李世民为何如此青睐李治?他又是如何教育李治的呢?

唐太宗教育孩子,首创了最早的情景陪伴式教育法,
他主打的就是一个紧密型言传身教,随时随地的给李治全方位的教导,这种家训方式被称作——“见物指喻,遇物则诲,随事寓教。”
李治是李世民亲手带大的孩子,其他孩子虽然教导有方,但是唯独李治,李世民是用一种极其独特的方法进行家训。
贞观年间的某一天,李世民和李治一起用餐。李治正吃地津津有味。看着儿子吃饭的样子,这位明星皇帝灵机一动,开启了他的独门家训模式。
他问:孩子,你知道饭是怎样来的吗?
李治长在深宫,哪里知道饭是怎么来的,只能回答:儿臣不知道。
李世民说:凡是播种收获的农事都是很艰难辛苦的,全靠农民伯伯努力务农。我们不去占用他们劳作的时间,才能够常有这样的饭吃啊。
你看,只是吃顿饭,李世民就把当皇帝应该如何减轻徭役负担,使民休养生息,才能国库充盈的道理,教会了李治。
又有一次,李世民和李治骑着马一起去兜风。李治正想放开心情浪一下,
却被李世民又抓住问他:孩啊,我们骑马的时候总是喜欢跃马扬鞭,恨不得一日看尽长安花才过瘾,其实骑马也是有学问的,

马和人一样也有力歇的时候,所以你必须要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它,它也是有感觉的动物,不要往死里去使唤它,让它累死。
你才能有马骑,让它为你效劳,节省体力,办成大事,这个呢就和使唤民众一样,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要去做杀鸡取卵的事,不然呢就得不偿失。
骑个马,李世民这个老爹又把当皇帝如何管理和对待子民的奥妙传授给了儿子。
还有一次,李世民带着李治乘船出游,本来坐在船上,李治正想放松心情。没想到李世民又开始启动家训模式,
他说:“
孩子啊,你看,我们坐船出游当然就很舒服,因为水的推力船呢就能荡荡悠悠的在河上走。
我们也可以看到两岸优美的风景,这个船呢就好比是君主,这水呢就好比是民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你将来是要从我身上接下重担的人君,所以一定要处理好水和舟的关系,搞好军民鱼水情。否则啊,就会被大无情的大水吞没,你难道不对水有一点敬畏之心吗?
李治听了连连点头。
看看,这就是那个著名的一代天骄千古名君唐太宗的沉浸式情景家训法。就这一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便足以让他千古霸榜了。
仁德孝义成为家训核心
李世民当皇帝当的非常成功,因为是开国皇帝,所以他像所有开国皇帝一样,对自己的接班人非常的重视。
他的儿子非常多。比李治有才干的也很多。比如李泰、李恪,就都聪颖异常,而且有自己的风范,能文能武,也深得李世民的宠爱。
可是李世民对他们依然不满意。因为有才能的人容易骄奢淫逸,容易犯错和不择手段。因此即使非常宠爱这几个有才的儿子,李世民也不给他们机会。
而李治一直是李世民自己亲手带大的。李世民为了防止李治的太子之位再被其他皇子觊觎,不仅派了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勣等高规格团队来当李治的老师,还重新规定了大臣、皇子见太子的礼仪。

李世民不管是上朝听政,还是下朝吃饭,都把李治带在身边。成天是跟着李世民身边接受教育。
李治虽然看样子平庸,却对父母十分孝顺,对兄弟也很友爱,李世民曾经考察他对《孝经》的理解,李治是对答如流,李世民更是高兴万分。
比起其他兄弟的惊世才能,李世民最为看重太子的,恰恰就是李治的仁德孝义和沉稳。
李世民曾对李治说:汝能孝爱如此,吾死何恨!
我们不禁觉得很奇怪,像李世民这样的开国大帝,一生南征北战,经历了多少金戈铁马。

还在血淋淋的兄弟相残的斗争中夺得皇位。那他为什么对李治的教导却总是以仁义道德为标准呢。
奇怪的是历代帝王,尤其是开国帝王,对后代的教导统统都会偏向仁德。
这说明了几个问题,第一是,马上打天下,而马上不能治天下,真正要好好的管理江山社稷,绝非易事,不仅需要这个人有果敢坚毅的勇气,更重要的是他一定还要有内心的仁德。
这仁德就决定了他能不能得到有能力的人的支持和辅佐,他能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他能不能得到上天的支持?

李世民曾对李治说:“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我自从登基以来,所犯过失是很多的,千万不要把我作榜样去效法。
这位老父亲,在儿子面前坦诚谦虚,并且强调要儿子仿效古代贤王。以仁德为王道。
无论宫廷政治如何复杂、人性如何险恶、李世民、其他的帝王,都是不约而同地要求后代仁德勤勉,这值得我们深思,
为何贤仁勤勉的人格和德性,能超越表面上的权谋斗争,比过惊天的才华,而促使一个人成为受人爱戴、被人称颂的帝王呢?
因为,中国人的修为到了最高级别,便崇奉道,而不是术了。
正是因为历代帝王亲自验证了,即使他们在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里获得成功,但最终一切还是归于天道和人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凡是背道而驰,一定不长久,因此,遵循道,是他们对自己后代最大的希望。

帝王们清楚的很,越是惨烈的竞争,越是必须遵循道的法则。
为了生存和发展,人必须顺应自然法则。由于世事时常在变化,因而必须调整,逐渐在天道有常、天道无常的生生不息的变化之中,找到合理兼顾的方式。
这就是持经达变,即站在不违反常理的立场来随时调整,以求应变。
作为一国之君天下之主,如果只是醉心于权术手段,不明白手段不过是道的工具,而沦为下等,
那不但皇位不保,社稷也很难打理好,君主糊涂,苍生有难,宗族更是有断绝的危险。
这个道理,在布衣之家亦是如此,总是迷恋心机手段的人,是短视的,没有办法持续长期发展的,

父母如果明白这个道理,自然会给子女重道重心的教育。
用尽全力、竭尽心思、用心良苦,把经验教导给后代,用贤能仁德为后代树立标准,这不仅是一代又一代帝王的选择,也同样是我们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情。
让我们的家族和后代,具备良知、拥有真善美、具有勤勉聪慧的能力,未来他们才能活出有价值的人生,才有真正的兴旺!
以上观点也正是“新式族谱”提倡的观点,弘扬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帮助更多普通的家庭收获惊喜成就荣耀,
促进你的家庭和家族更长久兴旺;如你期望家族能长久兴旺,可在平台搜索“新式族谱”APP下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