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挺看不起明朝的,如果把中国历史大体读一遍,就知道明朝是多么的不堪,皇帝没有个雄才大略的样子,臣子都在拼命捞钱。
张居正当年在严嵩执政的时候愤然回家三年,说道:“当嘉靖中年,商贾在位,货财上流,百姓嗷嗷,莫必其命,比时景象,曾有异于汉、唐末世乎?”
张居正从一个休假在家的官员视角看内阁首富就是一个大商人,看明朝中期和汉末唐末没区别。
明朝的误国,看似是有很多原因,其实就是一个原因:皇帝无能。从朱元璋开始就无能,因为他设计了一套误国误民的制度。
特别是没有战略眼光。
从明朝开国算起,针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就没有彻底打服过,哪怕是朱棣,都搞了个虎头蛇尾,后来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更是奇耻大辱。
到了嘉靖年间,西北的河套地区就长期为鞑靼占领,他们经常侵扰陕西,在嘉靖二十五年,河套的鞑靼上十万人掠夺陕北,而陕西的明军根本无力招架,任由他们烧杀抢夺。
注意,我说的可是陕北,不是遥远的西域。
为了应对鞑靼的抢夺,当时的西北三省总督曾铣给嘉靖上书说要征召十万人,带50天的粮食,在春夏之交,鞑靼马瘦人乏之时进攻西本,一举收复河套,以后陕西、宁夏和甘肃就可以安宁了。
这个建议很好,如果能成,关中确实会太平,而且还能在西部很大力度地牵制北方几个游牧民族。
因此,嘉靖一开始很赞同,说要兵部拨款30万两,以及大量的火铳等兵器,要他放手大胆地去干。
可是,一年多时间以后,嘉靖改变了态度,觉得曾铣的建议有问题,于是把他抓起来,在北京的菜市口腰斩弃市。
为什么?
因为钱不够。
嘉靖可能觉得30万两就能收付河套,是自己的丰功伟绩,结果后来严嵩告诉他远远不够,他又怂了。怂就怂吧,拒不认错,还把主战派杀掉。
这是人干的事吗?很多末代昏君也干不出这种事情。
又过了一年,北方鞑靼大肆进攻陕西,另外一股势力俺答从大同入关,过宣府,深入永宁,怀来。
怀来在哪里?大家可以看看地图。

次年,俺答再次进入怀来,宣大总督翁万达和俺答大战,取得大捷,斩杀了55个俺答骑兵。
没看错,55个而已。
后来迫不得已,嘉靖向俺答妥协,重开马市,相当于向俺答进贡。
然而,开了马市能阻止这种掠夺吗?
再后来,每隔三五年,俺答就南来一次,而且几乎每次来都能跑到怀来,这个事情在《大明王朝1566》中完全没有体现,很多看历史剧的人总以为明朝都是内部一些人斗来斗去,其实明朝对外毫无招架之力。
看完了明朝的懦弱,再看看汉朝。
当年刘邦北征匈奴,被包围在白登,后来双方妥协,汉朝向匈奴称臣进贡。
其实当年匈奴人并没有实力打掉刘邦,如果再过几天,汉军大部队赶到白登,搞不好匈奴人要完蛋。
那为什么刘邦要妥协呢?
因为没办法打。
汉军不会输,但是也打不赢。
汉军没有骑兵,无法追击,匈奴人打得赢就抢,打不赢就跑,每次到了秋天粮食成熟的季节就过来抢,边境居民很难受。汉军很被动,因此,每年送点钱过去,让匈奴人少抢一点。
等到汉武帝时期,国家实力够了,就一定要发动灭匈之战,当时对匈奴的战争只有一个结果:匈奴必须灭亡。
司马迁说汉武帝穷兵黩武,这是不知道重要性。如果当时对他们打击不深,让匈奴苟活,后面危害会更大。
整个北方防线那么长,据点十几个,难道每个地方都派几万人守护?那该是多大的开支,有多少个“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出来?
匈奴灭了之后,北方就安定多了,给他们胆子,他们也不敢抢,因为汉军是可以深入几千里的漠北对他们进行毁灭性打击的威武之师!
不把匈奴人打残,后面反成大祸。把匈奴人打残之后,中原王朝几百年时间都没有边患。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明朝中期以前用汉军的方式平定北方,后来崇祯会在煤山上吊吗?就李自成那点实力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早期明军用汉军的办法,就没有后来那么多事了。
现在社会和古代有很大不同,现在是工业化时代,国家的战斗力主要看工业能力。
因此,要在工业领域对西方全面出击,把他们的工业体系降维,肢解,碎片化,恐怕这就是新时期的汉匈之战。
现在美国人要重构没有中国的全球工业体系,这正是我们的好机会。
古代打仗,最好的进攻就是春秋两季,春天阻止敌人播种插秧,秋天抢夺焚烧成熟的麦田稻谷,几个回合之后,敌必力竭。
现在欧美重构工业体系,就好像春天插秧,对他们产业采取禁止销售,限制材料出口等手段,就是推高他们重建的难度。
等到他们破除万难终于把产业链建起来的时候,再低价倾销,让他们新建产业保持常年亏损状态,这不就是秋天过去焚烧麦田吗?
我们有14亿人,比欧美加起来都要多。
我们是勤劳的14亿人,是团结的14亿人,相比之下,欧美不足10亿的人口是慵懒的,分裂的。
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成本比他们更低,始终在全产业链上对他们实施打击。
逐步完成全产业链的向上突破,把欧美的工业降维,让他们变成一个个单独的个体,不得不嵌入我们的工业体系中,成为附庸,成为备胎,这就是新时期的汉匈之战。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场仗最大的受益者应该就是这几年出生的人。
等这几年出生的人长大的时候,工业领域的汉匈之战已经结束,迎接他们的是最伟大的盛世,不过,苦了80后和90后了。
一代人吃苦,几代人享福,这就是中国历史赋予当代人的使命感,也会转化成整个国家的集体成就感和荣誉感。
教员遭国多难,开创功业,难;
继者寅绍丕基,克绍箕裘,屈;
我辈宵旰勤励,益深兢业,苦;
今时今日,对内务本重民,对外治兵修备。必有时机实现宗悫之宏远: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END
请关注并点赞+在看。你的每一次点赞都是我创作路上的动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