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小房子犯错锒铛入狱,成龙不仅代替儿子道歉,还亲自给儿子剃头,寓意重新开心。

李天一闯下大祸,李双江弯下艺术家的腰,为儿子四处奔波。

王思聪怼天怼地、怼一切,四处得罪人。
王健林依旧认为自己的儿子很听话,只是性格有些直爽。

子不孝父的很多,父不爱子的少见。
更何况是当众打脸,出于成年人的体面,不谈父子关系也要给彼此留个颜面。
而李诚儒就是那个当众打脸的父亲。

主持人请他夸一夸儿子李大海。
他反问主持人“没有李诚儒这个父亲,你们知道李大海是谁吗?回答我,你关注过他吗?”

紧接着又是三个暴击:
“台球没打成世界冠军,演戏没有自己的代表作品,歌也没有自己的代表作品。”
他一脸的怒其不争,伸出一只手数着:
“哪怕有三首歌也行,有吗?影视有三个作品也行,有吗?台球有三个世界冠军吗?你还让我怎么回答你。”

都知道李诚儒做生意、演戏,积累了上亿的身家。
难道他动用了不菲的身家来培养儿子,所以才会对儿子的“不成才”如此愤怒!
可是并没有。
李诚儒和李大海母亲离婚后,母亲就带着李大海住在胡同里18平的小房子中。

2007年,李大海想要带着妈妈搬离胡同,在二环买了个80平的房子。
为此他动用了自己全部的积蓄,然后工作室资金周转不灵,他去找父亲借钱。
李诚儒直接拒绝“你没有钱买什么房子?”
李大海一想也是,第二天就把房子卖掉了。

对儿子如此不假辞色。
难道李诚儒就一点都不爱这个唯一的儿子吗?
或许也不是,他之所以如此对待儿子,很大原因是由于他自己的人生经历。

一、
1954年,李诚儒出生在北京,是家中11个孩子里最小的那个。
曾经的李家颇为富庶。
家里住在挨着故宫的四合院里,他放风筝常常能刮到故宫的角楼。

那时候一块大洋能买一袋洋面,他父亲能用两块大洋买一个蛐蛐罐。
但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富庶就是原罪,李家很快落败。
李诚儒2岁时父亲去世了,他们11个孩子,有2个因饥饿导致营养不良,最后不幸夭折。

李诚儒形容年少时的艰苦:“家无隔夜粮,身无御寒衣。”
北京四周就没有他没吃过的野菜,甚至一度他要到马槽里和马抢豆饼吃。
为了生计,他6岁就跟着哥哥去唱京剧。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想要在艺术领域出头。
那时候的他没有条件去正规学校学习,拜师成了他唯一的出路。
于是他瞄上了董行佶,第四届金鸡影帝。

董老师是北京人艺著名的京剧老戏骨。
多番努力后,李诚儒成功拜师董行佶,这一学就是10年。
董老师极为严厉,李诚儒说“严厉至极,抠得我见地缝都想钻。”
他每天6点起床开始练台词,风雨无阻,十年间从无间断。

1970年,中学毕业的李诚儒,被分配到北京景山服装厂。
就是在这个厂子里,他接触到了服装行业,这为他之后的生意之路垫下了基础。
1976年,22岁的李诚儒参加了东城区工人俱乐部的话剧演出。
由于表现优秀,他被借调到中央实验话剧院演话剧。

1980年,李诚儒在董老师的帮助下,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的业余表演进修班。
赵宝刚、李勤勤、张光北都是他的同班同学。

多年后,隔壁专业班的张铁林笑着说:
“我们专业班红的没几个,他们业余班的全都红了。”
李诚儒至此离他的表演梦更近了一步,但想跨过这个门槛,还要等到十几年以后。
在这期间,李诚儒身上又发生了很多事。

二、
1981年,杨洁导演带着一班人马,开始筹拍《西游记》。
本是要当演员的李诚儒,意外地成了该剧组的剧务。
然后他就成了杨洁导演的左膀右臂。
饰演沙僧的闫怀礼是他发现的。
“三打白骨精”在张家界取景,正赶上山体塌方,他花了一天一夜走了14公里去探路。

在《西游记》的剧组,李诚儒呆了五年半,所有人的吃穿住行几乎都要他负责。
杨洁导演说“如果缺了李诚儒,就如同缺了我一个手。”

李诚儒能力强,脾气也大,因为性格直他没少得罪人。
就有人找杨洁导演投诉,然后就有了李诚儒的三进三出。
他的这段经历足以拍一部电视剧了。
1984年,30岁的李诚儒与相恋1年的女友结婚,转年他们的儿子李大海出生。

李大海的母亲曾经是银燕艺术团的团长,能编能演,歌唱的尤其出色。
1985年,李诚儒为了赚钱,顺应时势下海经商。
卖水果、练地摊、倒卖服装,他忙得不亦乐乎。
1990年,李诚儒在寸土寸金的西单,开了一家超1000平的“特别特”商场。

原来的商场货物是在柜台后面的,“特别特”是我国首家开架自选服装店。
就是顾客能直接摸到服装。
他还为服装店选美,从几千个女生中挑出一百多个美女。

让她们穿上店里最美的衣服,一边展示一边销售。
在那个人均月工资还是一百多元的年代,商场一天的营业额就有五、六十万。
李诚儒一夜暴富,开着奔驰560,外汇仓里趴着1300万美金。
他的一条领带都要上万,给服务员的小费出手就是100美金。

那时的李诚儒特别忙,忙着赚钱、忙着享受生活。
对家庭就自然而然的疏忽了。
1991年,李诚儒和李大海的母亲离婚,至此他更加的放飞自我。
多年后,鲁豫采访李诚儒时问他,人突然有钱了会是怎样的状态。

李诚儒说“会犯糊涂”,这是他的亲身经历。
彼时有钱人中都流行炒外汇,不了解内情的李诚儒也投入其中。
最后一夜之间赔光了所有积蓄。

李诚儒说那时的自己仅仅一夜,早上起来枕头上都是头发。
他一夜秃顶,也彻底清醒了过来。
然后收拢资产,将剩余的财富抓在手里,彻底退出炒外汇的行列。
后来他对自己那段经历总结:
“有你过五关斩六将,就必有你走麦城的时候。”
而李诚儒的成与败,似乎和李大海母子并没有多大关系。

三、
李大海母子一直住在胡同里18平的小房子里。
他们与李大海的四伯家共用一个厨房,卫生间在外面是整个胡同公用的。
夫妻俩没离婚时,李诚儒就忙,很少有时间陪儿子。
离婚后,他更忙。
还是李大海的母亲隔一段时间,就会提醒他一下,你该陪陪儿子了。

李诚儒就回来,带着儿子去吃烤肉,给儿子买变形金刚,给他买好看的衣服。
这样的聚会也不多,20年里差不多有100次。
李诚儒对此的说法是“那不少了,有出息的人谁成天和儿子待在一起啊。”

初时李大海还盼着父亲,因为有好吃的,好玩的。
后来他越来越大,当那些东西不再有吸引力了,对父亲他也就不再渴望。
虽然李诚儒会按时给儿子生活费、学费,但情感上他对李大海是有亏欠的。
多年后,父子俩一起上综艺,谈及儿子小时候。

李大海五六岁时,调皮与人打架,李诚儒教他握紧拳头,直击门面,一招制敌。
李大海屡试不爽,因此骄傲不已。
李诚儒则遗憾,儿子7岁以后没和他生活在一起,他没能将“心底里的狠劲儿”教给儿子。
李诚儒在儿子身上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为了儿子去和老师、校长吵架。

但吵架就能解决问题吗?
结果他是出气了,但本就不得老师喜欢的李大海,在学校里处境更不好了。
李大海17岁直接退学,做过帮厨,卖过披萨,卖过眼镜。

他用自己的方式赚钱,为妈妈分担生活的压力。
另一边,不再做生意的李诚儒,在演艺圈又混得风生水起。
不仅在事业上,他还遇见了一位让他一见倾心的佳人。

多年后,他说自己最对不起的两个人,一个是儿子李大海,一个就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史依弘。
四、
1994年,40岁的李诚儒正式出道。
他在同学赵宝刚执导的电视剧《过把瘾》中,饰演钱康。
后来他又参演了《东边日出西边雨》、《编辑部的故事》等经典剧目。

因此,他受到了圈内人士的关注,其中就有冯小刚。
于是就有了《大腕》中那个出风头的“神经病”。
1分20秒,328个字,他一镜到底,口齿清晰。
李诚儒用实力震惊了现场所有的大腕,冯小刚一把抱住了他,旁边人都在为他鼓掌。

其实那时候的李诚儒,手在不停的颤抖,这是人刚出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脱离后的反应。
做就做到最好,有机会攀到高峰,他就绝不在半山腰逗留。
这或许就是他和儿子李大海,最大的不同。
李大海认为兜里有100万,就足够生活了,能爬到500米的高处,也能看山下的风景。
这样不同的观念,让他们为此矛盾不断。

彼时的李诚儒还没想到这些,那时的他正在忙着追他的意中人。
1996年的冬天,李诚儒在一场演出上,遇见了上海著名京剧青衣史依弘。
24岁的史依弘比李诚儒小18岁,彼时已经是响当当的名角。

李诚儒对她一见钟情,然后花了5年的时间去追美人。
他经常买很多戏票,然后带着一大群票友去给史依弘捧场。
并且他还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
即使是在2000年,李诚儒因拍摄《重案六组》而异常忙碌时。

他都没有断了去给史依弘捧场。
2001年,他终于抱得美人归。

两人结婚后,李诚儒成为“模范丈夫”。
他专门给妻子布置了八十多平的练功房,一有时间就会到花店买史依弘喜欢的花。
因为事业,史依弘多数在上海工作,而李诚儒则大多数时间要在北京工作。
李诚儒每次去接机,都是带着鲜花去的。
两人的恩爱真是羡煞旁人。

可好景不长,长期的两地分居不是易事。
李诚儒在剧组辛苦工作,回家后迎接他的却是冷锅冷灶。
时间一长他也难受,尤其是史依弘还明确表示就定在上海了,不会到北京发展。
2007年,李诚儒53岁,除了风花雪月外,他也需要陪伴。

于是两人和平分手,正式离婚。
几个月后,李诚儒与演员侯莹珏相恋。

侯莹珏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和贾乃亮、黄圣依等人是同学。

这场恋爱他们谈了2年,2009年两人和平分手。
彼时的李诚儒除了恋人外,最关心的就是儿子。
一次采访时,主持人问他什么时候开始惦念儿子时。
他说是在2006年以后,那时的他沉淀下来了,就有时间思考更多。
自然而然的,52岁的李诚儒就想起了儿子,而那时的李大海已经21岁。

他给李大海打电话,与儿子套近乎,问他用不用换一辆车啊!
因为李大海那辆车已经开了好几年了。
他心里的预期是给儿子换一辆一百万左右的车。
但李大海只要了一辆20多万的车,问及理由,李大海说因为性价比高。

其实之前李诚儒也想拉拔过儿子,可因为事多再加上观念不同,两人相处的并不愉快。
五、
2002年,李诚儒出演电视剧《刑警的故事》。
彼时17岁的李大海刚辍学。
李诚儒就把他带到剧组,在剧中饰演伙计张海东。

李大海因此进入了演艺圈。
可跑龙套赚到的钱,并不够生活,何况李大海还想奉养母亲。
于是他开始四处打工,还自学了音乐,有了自己的录音棚。
那时的李诚儒是鼓励李大海去吃苦的。

他让17岁的儿子带着千八百块钱,一个人到西北去闯荡,待几年再回来。
或许他认为男人应该这样去历练,但这并不是李大海想要的生活。
李大海一直想不通,到那儿去干什么?
吃苦哪里不能吃?
李大海的母亲说,儿子并不是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他的一路没少吃苦。
但李诚儒认为没有缺衣少食,就已经是享福了。

在李诚儒的身上,拼搏二字是刻骨铭心。
他对自己看不惯的现象,不管你是儿子还是外人,直接就开怼。
所以在综艺里他与郭敬明直接开战。

是非曲直明眼人都懂。
年过60的李诚儒又火了,按理说这样的年纪,对工作应该不在执着,演戏也仅是乐趣。
何况李诚儒资产颇丰。
他因为儿时的四合院情节,在北京十三陵旁边租了几亩地。
然后花了一个亿在那里修建了一座四合院,家里还种植了500株樱桃。

即使这样,66岁的李诚儒一年还能出演七八部影视作品。
再有综艺,他也乐颠颠的去参加。
2022年12月31日,电影《绝望主夫》上映。
68岁的李诚儒在剧中特别出演老丈人。

李诚儒刑警硬汉能演,以媳妇为天的娇柔岳父他也能胜任。
不得不说,这样的演员才是合格的演员。

可事业上的成功,并不代表家务事上就是王者,尤其是和儿子的关系。
2013年,星二代真人秀《我不是明星》上,潘长江等人都在鼓励自家小孩。
彼此间都是一副脉脉温情,到李诚儒这里画风一转。
他评价儿子用的都是无病呻吟、狗屁不是等字眼。

2021年,父子俩再次上综艺,主持人要求他夸一夸儿子。
然后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贬低完儿子后,他直接走了。
原本李大海的脱口秀录制,他和父亲约的是3个小时,最终只录了50分钟。
面对父亲的贬低,李大海虽然脸色难看,但没有一句怨言。

这多亏他有一位好母亲。
当初她提醒李诚儒来陪儿子,让儿子尽量不要缺失父爱。
面对李诚儒对儿子的贬低,她不高兴想要找李诚儒要个说法。
但考虑到儿子希望的是父子关系和谐,所以她忍下了这口气。
她对儿子的教育,是鼓励多过批评,李大海能从母亲那里得到正向的反馈。
所以他并不缺爱,所以他一直乐观自信。

他能接受自己的平庸,他就是做不到父亲那样的敢打敢拼,但他把自己的小日子经营的有声有色。
可李诚儒不这样认为,他想趁着力所能及拉儿子一把,希望他也能做一个好演员。
李大海35岁决定去打职业斯诺克,他享受的是这个过程,但李诚儒认为你没拿到冠军就是失败。

父子俩对人生的定义完全不同。
有人说李大海之所以平庸,是因为李诚儒的养而不教。
李诚儒不这样认为,他说他两岁父亲就没了,他能怪父亲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诚儒也在妥协。
就比如他在脱口秀节目直接拂袖而去。
过后他又叫儿子到房间吃饭,他们没提之前的冲突,就聊一聊家常。
然后李诚儒突然对儿子说“祝你快乐”,李大海没绷住,直接笑了。
或许这就是父亲式的认错吧!

不仅如此,李大海成立了一家小型的影视公司,李诚儒也给他介绍资源。
李大海怕MV,李诚儒还给免费客串。

之前是父亲来接李大海,他才会去看父亲。
现在得知父亲在北京,他就“申请见面”,父亲一有时间,他就过去探望。
他将父亲当小孩一样哄,过年会去陪他吃饭,吃到好吃的了,就点菜要求下次来再做。
李大海要的就是这样简单的父子关系,他对自己的人生也很知足。

他说“我就这个能力,不是说我不想,是因为我深知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我也没有那份运气。”
可李诚儒一看儿子混得不好,他的心里就很着急:
“我回头一看,儿子还在那儿呢,拉一把走吧,跟我一块干影视,时不我待了。”
能说这样的李诚儒不爱李大海吗?
不能。

有人管李诚儒叫“中国式父亲”,叫李大海是“最惨星二代”。
中国式父亲很爱自己的小孩,但不会表达,也不会沟通。
其实李大海也没有那么惨,他对自己的生活很知足,而知足就能长乐。
李诚儒抱着一颗想要弥补儿子的心,殊不知儿子真正想要的是那份沉甸甸的父爱。
而不是什么飞黄腾达、功成名就。

每个人,生来都有属于自己的路,路不同,请尊重。
很多人的犯错,都是源于不知足,自大狂妄,或是贪欲。
所以李诚儒应该为有这样一个儿子,骄傲!
本质上李大海就是像父亲一样勇敢。
能接受平庸的自己,本身就是一件很牛、很勇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