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发布A股策略报告称,过去1个季度,A股阶梯式震荡上升,尤其是50/300等权重指数,历经数次探底后在近期接连创出新高,大有逆转之势。实际上,过去二十年中,A股一直呈现出时长为3年左右的熊牛周期。若以简单的牛熊视角划分A股周期,过去的近20年里,A股一共出现过6轮熊牛转换。有意思的是,每次熊牛周期基本都是3年左右的时长,熊市结束到牛市的转换窗口依次为:2005年中、2008年末、2012年末、2014年中、2016年初以及2019年初。国盛策略主要观点如下:过去1个季度,A股阶梯式震荡上升,尤其是50/300等权重指数,历经数次探底后在近期接连创出新高,大有逆转之势。实际上,过去二十年中,A股一直呈现出时长为3年左右的熊牛周期,从熊到牛,市场是怎样演变的?假设大底已经出现,第一波行情有什么经验可遵循?1、A股历史上都有哪些大底?若以简单的牛熊视角划分A股周期,过去的近20年里,A股一共出现过6轮熊牛转换。有意思的是,每次熊牛周期基本都是3年左右的时长,熊市结束到牛市的转换窗口依次为:2005年中、2008年末、2012年末、2014年中、2016年初以及2019年初。2、熊牛转换期,风格与行业的一般性特征2005年以来6次历史级别的大底前后,市场风格、行业在短期往往呈现较强的反转效应。具体而言,月度、季度窗口下,2005年以来6次历史级别的大底前,表现较弱的小盘、成长、高估值风格在底部后表现强势,而底部前相对抗跌的大盘、稳定、低估值风格在底部后表现较弱。季度视角下,反转效应占主导,而当时间拉长至年度,景气度的重要性逐渐提升。月度、季度视角下,大底前后的风格/行业反转效应表现明显,即底部前跌幅高(低)的风格/行业在底部后涨幅高(低),且风格层面反转效应强于行业层面,季度视角的反转效应>月度视角>年度视角。年度视角下,景气度的重要性上升,且行业维度的景气度驱动强于风格维度。3、熊市后,第一波行情如何把握?熊牛转换后的第一波行情主要由大市值行业(权重板块)带动。具体而言,熊牛转换后的第一波行情主要出现在非银金融、食品饮料、建筑、地产等权重行业,而市值较小的行业难以孕育主线行情。某种程度上讲,权重板块趋势反转确认,是熊牛转换的必要条件。熊牛转换后的第一波行情涨幅在月度、季度视角下主要靠“拔估值”贡献;只有拉长到年度视角,盈利的重要性才开始凸显。月度、季度、年度视角下,主线涨幅中的估值贡献中位数分别为94%、

特斯拉“价格战”下,造车新势力真的无牌可打了吗?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制造企业,从一开始特斯拉就头顶着“科技”的光环,当2019年末,特斯拉在全球掀起新能源汽车造车热的时候,市场也给予了特斯拉超高的估值以及很大的容错空间。
2020年,随着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主流方向,新能源产业链也跟着“鸡犬升天”。这一年,马斯克被推向了“神坛”,成为了全球首富,特斯拉成为了全球新能源行业新的 “锚”。
但由于汽车行业区别于手机行业,它是一个资产比较重的行业,所以整合就成了最最关键的“关键词”,这也是新能源汽车“解局”的关键。所以,侃见财经认为,未来三年造车新势力之间的整合会成为大趋势,届时只有整合出强大的新能源车企,国内的玩家才能和一些传统的车企以及特斯拉之间进行充分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