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沙依巴克区的人民公园热闹欢腾,震天的锣鼓、喜庆的秧歌、腾飞的巨龙,再加上讨喜的造型和诙谐的表演,将现场气氛点燃。

人民公园,陕北秧歌队正在表演社火,欢庆的锣鼓、欢快的秧歌、飞腾的舞龙表演,舞出新春的欢乐气氛。
“巨龙在他们手中时而蜿蜒游动、时而上下翻飞,有趣极了。”12岁的陈韵涵跟着家人来公园游玩,正巧赶上朝阳阁前的社火表演,他们驻足欣赏、拍手叫好。
公园里一边锣鼓喧天,另一边庙会热闹。烤羊肉串、炸鱿鱼、臭豆腐、烤玉米等摊位前冒着热气、人头攒动,再加上糖葫芦、小风车、剪窗花……传统庙会也让兔年春节的“年味儿”更浓。

位于沙依巴克区的人民公园朝阳阁前,陕北秧歌队队员正在进行社火表演。
“今年春节生意不错,‘兔’元素的手工制品卖得最好。”商户王凤霞一边招呼着顾客,一边介绍着自己编织各种兔子造型的发卡、玩偶、包包。
捏面人、倒糖人儿、剪窗花……沙依巴克区德汇万达广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们用巧手秀绝活,和各族群众一起过个文化年。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怀元辰擅长捏面人,各色面团在手中几经捏、搓、揉,再用小刀灵巧地刻画出轮廓和细节,便制作出了灯笼、兔子等不同造型的面塑;高新区(新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孝卿以糖稀为“墨”、长勺为“笔”,勾勒出一个个形态不同的生肖兔;中国民协会员、兵团工美大师白丽玲无需打草稿,一把剪刀在红纸上自由剪动,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就呈现出来了。
“春节期间,我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大家在游玩打卡中尽享节日时光,感受浓浓的中国年味。”沙依巴克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谢金燕说。
02时代广场 文艺演出等你看

在时代广场,市民在逛街购物之余观看精彩的文艺演出。
春节期间,首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装饰一新,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各大商超都推出特色各异的文艺演出活动,人们在逛街购物之余感受满满年味,欢乐过大年。

在时代广场,市民在逛街购物之余观看精彩的文艺演出。

在时代广场,市民在逛街购物之余观看精彩的文艺演出。

在时代广场,孩子们和“小丑”演员互动玩耍。
03文化场馆 精彩展览持续开放
春节期间,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持续开放。了解乌鲁木齐的历史故事、看爷爷奶奶曾念叨过的老物件、在老城还原布景中聆听记忆中的吆喝声……对于乌鲁木齐市民姜艳红而言,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沉浸式感受乌鲁木齐历史发展脉络,是她送给自己的癸卯兔年新春大礼。在市博物馆里,姜艳红告诉记者:“看到这些充满历史气息的文物展品,感觉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又深了一层。”
《家园记忆》展是市博物馆最新推出的精品展览,通过展品、图片等形式,展示乌鲁木齐近现代发展历程。

市民参观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序厅。
“宝宝你看,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乌鲁木齐,我们家就在这里,沙依巴克区。”市民孟丽丽带着女儿走进展厅,最先看到的是巨幅的乌鲁木齐地图,七区一县通过不同颜色标注,北到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至艾维尔沟,天山山脉横贯东西,生动地为市民展现出乌鲁木齐的面貌。也令今年5岁的赵一涵第一次对家乡的面积有了直观了解。
沿着展厅向前,从1949年至今,黑白电视机、老式纺织机等见证着乌鲁木齐发展的老物件,吸引了众多市民来到这里穿越时空,在回忆中品味历史。
到博物馆过“文化年”,正成为看电影、抢电子红包、旅游、冰雪运动外的“新年俗”。兔年新春,乌鲁木齐市博物馆推出多项精品展览和特色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文化盛宴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根脉。
作为市博物馆主要展陈的《乌鲁木齐历史文化陈列》,以通史为轴线,展现乌鲁木齐的历史发展变迁,通过文物及场景讲解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乌鲁木齐始终是新疆历史发展进程中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勾勒展现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乌鲁木齐篇章。

市民参观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家园记忆》展。
走进《乌鲁木齐历史文化陈列》,首先介绍的就是乌鲁木齐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存——柴窝堡湖细石器遗址。据考证,乌鲁木齐最早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柴窝堡湖细石器主要为打制石器,多数属于石片石器,小部分属于细石器乌鲁木齐东部的山间坳陷盆地,汇集天山博格达峰及周边的冰雪融水,形成了柴窝堡湖。在湖畔采集的600多件石器,石料为硅质岩、碧玉、憾石、玉髓,主要有石核、石叶和成型石器三种类型,用于割剥动物皮肉、采集植物果实。
“看着这些文物,我仿佛能够想象到石器时代,乌鲁木齐先民们捕鱼、狩猎的场景。”市民余华说,在新春佳节之际,来到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参观,有一种辞旧迎新的仪式感,这里讲述着乌鲁木齐的历史发展,每一位乌鲁木齐市民都应该来看一看。
纵观整个博物馆从序厅到各展厅,有唤起人们“思乡”情愫和家园记忆的特色专题展览;有极具地域特色的书法、拓印、剪纸、萨克鹰舞等传统非遗项目展示;有极具国风时尚元素的汉服秀展演、花灯巡游探宝等“夜游博物馆”活动;有汇聚浓浓年味的写春联、送福字、做花灯、猜灯谜、社火等年俗文化活动;有引导青少年感悟伟大革命精神的“小麻雀”红色舞台情景剧展演和“小小讲解员”讲红色故事研学体验活动,可谓亮点纷呈,热闹非凡。

市民参观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乌鲁木齐历史文化陈列》展。
相较于博物馆传统的静态展览,从2023新年伊始,乌鲁木齐市博物馆积极拓展博物馆展陈形态,通过各类动态展示活动,让静态展陈显得更加“灵动”,更加吸引参观者,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关注,从而更好地有形有感有效讲好中国故事的新疆篇章。
据统计,自春节假期以来,市博物馆每天到馆参观人数都在千人以上,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门来到博物馆过大年。
博物馆过“文化年”背后,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光明网公布数据“十三五”时期,中国备案博物馆的数量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总量已经跃居全球前五位。截至2022年5月18日,中国有5605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占比达90%以上。

市民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家园记忆》展中寻找自己家的位置。
在市博物馆馆长吐尔逊·克孜拜克看来,春节到博物馆过“文化年”,既与当前社会文化发展有密切关系,也跟各家博物馆“走出博物馆”,紧跟时代发展、贴近民众生活有关。
“从小年到元宵节,我们结合具体时间节点持续举办沉浸参观、夜游探宝、非遗体验、云上展播4大板块27项活动。”市博物馆馆长吐尔逊·克孜拜克介绍,希望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大家在博物馆里赏年俗、品年味、购年货,感受红红火火中国年。
04乌鲁木齐京剧院 《森林奇遇记》上演
在乌鲁木齐京剧院的舞台上,一群小伙伴手拉手去登山,然而在登山时却遇到了麻烦,在生死存亡之际,大家认识到团结的重要,各自展现自己擅长的本领和知识,同心协力解决了困难,森林里又回到一片和谐的景象。

京剧儿童剧《森林奇遇记》在乌鲁木齐京剧院演出。
这就是京剧儿童剧《森林奇遇记》中的场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首府少年儿童讲述了一段团结一心共同战胜困难的故事。
故事中,四个小朋友一起参加了“登山游”活动,在漫长的过程中,四个小伙伴在神秘的森林里迷路了,遇到了一群动物朋友,在寻找归途的时候,大灰狼一家的突然出现,让他们和动物朋友团结一心,战胜大灰狼一家,走出森林。

京剧儿童剧《森林奇遇记》演出现场。
“春节假期陪着孩子一起看儿童剧,特别是这部剧中有很多京剧元素,很有意思。”市民田文静带着5岁的女儿王雨帆一同观剧,剧中小猴子的滑稽动作,小狐狸的狡猾多端,趣味不断,诙谐幽默的表达获得了小朋友和大朋友的掌声。
王雨帆说:“小伙伴们团结起来才能战胜大灰狼,我也要和身边的小朋友好好相处。”

京剧儿童剧《森林奇遇记》演出现场。
全剧用少年儿童能够听懂的语言表达善良、勇敢、智慧永远能够战胜自私、贪婪、邪恶、和凶残,这是一部启迪孩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团结友爱的儿童剧,同时,它也充满了京剧元素的独特魅力。
现场观众,市第一小学三年级学生李娅萌说:“我非常喜欢这部儿童剧,我在当中学到了要做一个善良、团结,有爱心的人。”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与演员互动合影,留下新春的美好回忆。
今年63岁的王国宇和儿子、儿媳、孙子,一家五口人观看了这部剧目。
王国宇说:“京剧艺术是国粹,需要一代代的传承,《森林奇遇记》将京剧与儿童剧相结合,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希望这样有意义、适合孩子们观看的优秀剧目越来越多。”(乌鲁木齐晚报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