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古老的武昌城漫步,在蛇山南侧武汉长江大桥桥头,看到一块石碑,走近一看,石碑上刻着“陈定一烈士就义纪念碑”十个金色大字。
石碑坐北朝南,花岗岩石料,首如锥状,呈长方柱形。碑柱四面都刻“陈定一烈士就义纪念碑”10字。碑基用花岗岩方砖环砌,四角有小方石柱。
环视四周,看不到烈士的墓冢。
一般是前有碑后有墓,怎么这里只有碑,没有墓呢?
这是怎么回事呢?
说实话,我对陈定一烈士的事迹有些模糊,就想弄清陈定一烈士的生平,还想弄清为什么这里没有墓冢。
正好纪念碑旁边立着一块“陈定一烈士生平简介”石碑,便看了起来。
石碑刻的是金色的繁体字,没有标点符号,在太阳下有些反光,看得有些费劲。但还是看完了,对陈定一烈士的生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弄明白了,这里为什么只有碑没有墓。
陈定一,字学灏,1905年出生于汉口,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领导了汉口英美烟厂、泰安纱厂及申新纱厂工人的罢工斗争。主持纪念“五卅”惨案周年群众大示威,皆获胜。
随后,为策应北伐军入鄂,秘密奔走于武汉三镇,被北洋军阀逮捕,1926年8月27日牺牲于武昌火巷口,时年21岁。
凶残的敌人把烈士的头颅割下,悬挂在武昌城长街(今解放路)火巷口示众三天。
北伐军攻克武昌后,人们将陈定一身首会合,葬于洪山山麓,并在武昌火巷口树立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烈士墓迁葬于武昌石门峰烈士公墓,纪念碑移至这里。
陈定一是著名的学生运动领袖,生前最后一个职务是共青团汉口部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书记。
陈定一曾两次被捕,第二次被捕时,毫无畏惧地说:“牢狱为革命党人休息所,出休息所后,工作当较前更为努力。”
陈定一烈士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埋葬旧世界的战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