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
讲人物故事,分享职场法则;
学古人智慧,思考处世哲学!
——懒虫

俗话说的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自古多少人为了有口饭吃,有套自己的房子,常年奔波在外,劳心劳力?
又有多少人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享受,铤而走险,毫无底线?
可是欲望就像深渊,怎么都填不满。
春秋时期,有一个伍子胥的同乡叫伯嚭,年轻的时候勤政又上进,后来却害得伍子胥自杀,吴国被灭,自己成了历史上十大奸臣之首。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好,我是懒虫,今天给大家讲伯嚭的故事,他是怎么从一个有志青年变成忘恩负义、贪污受贿的奸臣?又是怎么一步一步被金钱腐化,害得夫差亡国的?!
这一切要从八个美女说起,大家不要急,请接着往下看——
伯嚭(pǐ),又作伯否 ,春秋晚期人,楚国贵族,吴王夫差的太宰,人称太宰否。
今天江浙一带,多用“伯嚭”来形容某一类人(多为贬义)。
如作为春秋时期吴国核心区域的苏州、无锡地区便有将恶人、奸佞之徒称呼为“伯嚭”的说法;
在宁波话中“伯嚭”指花言巧语、夸夸其谈、好说假话骗取私利的人;
金华话中“伯嚭”指善吹牛、爱说空话的人。——百度百科
一次受贿,上了贼船不想下
伯嚭是楚国贵族,家人被费无忌陷害,惨遭囊瓦诛杀,逃到吴国投靠伍子胥。因为有共同的敌人,同样的遭遇,伍子胥怜惜他,就把他推荐给吴王阖闾。
虽然吴王阖闾觉得伯嚭无才又无名,但是看在伍子胥力荐的面子上,还是封他为大夫,一起参与伐楚计划。
伯嚭一开始老老实实跟着伍子胥做事,不管是带兵打仗还是处理内政,都尽心尽力。
公元前506年,吴军攻破楚国郢城,伯嚭怂恿吴王阖闾破坏楚王宗庙,建议吴王将楚国重臣的妻女赏赐给吴国将领,并允许他们在郢城随意抢夺财物,以报家族灭门之仇。
公元前496年,阖闾急于称霸,伯嚭看穿他心思,极力怂恿他打越国,说趁老越王刚死,勾践才即位,打越国就一哆嗦的事。
阖闾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率兵三万伐越,结果槜李(今浙江嘉兴县)之战惨败,吴王阖闾被越国大将斩落脚趾,身受重伤而死。
随即夫差即位,伯嚭出任太宰(百官之首),他渐渐做事不再勤勉,心思全放在怎么讨好新吴王夫差的事情上。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不听范蠡劝谏,主动出击攻打吴国,兵败夫椒,被夫差围困会稽山。
越国上大夫文种带着八个美女,接近吴军大营,以同乡的身份求见太宰伯嚭,目的:打开一个口子给越王一线生机。
论说话的技术,还得看文种的口才。
文种刚进大帐,就立刻作揖,说道:“越国文种,向太宰请安!”
“你是越国派来的?”伯嚭有点惊讶。(伍子胥之前给阖闾推荐过文种,那时候文种还是楚国的一个小县令)
“在下越国上大夫文种,知道太宰操劳军事,非常辛苦,特备薄礼,前来拜会。”
伯嚭冷笑一声,说道:“你让我贪赃枉法?”
“回太宰,只是略备薄礼,以表敬意,绝非让太窄枉法行事。”
“军旅之中,酒肉充足,其他的东西也派不上用场,礼物就不必了,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伯嚭身体后靠,面色严肃,问道:“你找我到底有什么事?”
“太宰清正,果然名不虚传。在下不敢送珍宝美玉,只是送军旅中短缺之物,望太宰笑纳!”
这下伯嚭来了兴趣,笑着问道:“哦?什么是军旅之中短缺的?”
文种转身拍拍手,八名美女款款而入,来到伯嚭面前,娇滴滴地行礼,“太宰万福!”
“免礼!免礼!”已经几个月没尝过女人的伯嚭,立刻换了副笑脸。
“谢太宰!”八个美女立即围着伯嚭身边伺候。
“文种,你开了送礼贿官的先河啊!说吧,你想要什么?”
“禀太宰,文种要借道,通过太宰的防地,到会稽山见越王。”
“勾践已是笼中鸟,网中鱼,活不了几天,你又何必自投罗网?”伯嚭以为文种想让他放了勾践,正琢磨着怎么拒绝又能留下美女,哪知道文种只是想借道上山?!“念你一片苦心和对越国的忠诚,我就放你上山,不过,我可要警告你,你如果想活着下山,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谢太宰!”就这样,文种很顺利的见到了勾践和范蠡,三人很快制定了策略:求和!
他们派诸稽郢去跟吴王夫差谈判,原本夫差有些犹豫,怎奈伍子胥坚决反对,还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老吴王阖闾:不忘父仇!夫差立刻拒绝了越国的求和。
消息传回来,勾践、文种、范蠡三人又开了个小会,分析完形势,再一次确定核心策略:求和!突破口就是伯嚭。
这次范蠡和文种一起去找伯嚭,还是以同乡的身份,带着重礼:黄金千两,白璧二十双,锦缎一千匹。(他们三人都是楚国人)
伯嚭看见两人,又瞟了他们身后几大车东西,心中暗喜,面上却故作冷若冰霜,说道:“你们带这么大的诚意前来,我没有拒绝的道理,只是,勾践只剩下数千残兵,会稽山已陷入吴军重重包围之中,吴王能答应勾践投降吗?何况还有旧怨?再说,灭了越之后,越国的土地、金银珠宝、女人,都是吴国的,还用得着你们送?”
“太宰,话不能这样说。”范蠡不慌不忙地说:“我们前来,不仅是为了越国,也是为了太宰着想啊!”
“笑话!”伯嚭冷笑一声,“怎么又为我着想起来了?”
“太宰,你想想。”范蠡说道:“吴灭了越后,越国的财富,必将全部归吴王所有,太宰能得到多少呢?如果太宰在吴王面前美言,使吴王答应越王称臣纳贡,越国君臣一定不会忘记太宰的大恩大德,春秋奉献,没有送进吴王宫,就先入了太宰府,太宰独享全越之利。”
范蠡见伯嚭已然心动,继续说道:“再说,如果吴王不同意议和,越军必作困兽之斗,全体将士同仇敌忾,据险而守,或选择太宰的防地作为突破口,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去,太宰还能安然坐在大帐中吗?”
这番话实在是抓住了伯嚭的性格要害,伯嚭半天作声不得,心想:那我的性命可就难保了。如果能促成吴、越两国议和,数不尽的财富将滚滚而来,当官不就是为了财吗?
“太宰,您意下如何?”文种知道有戏,催了一句。
“我可以帮助你们,也可以劝说吴王议和,只是……”
范蠡抢着说:“其他的事,请太宰放心,一定会让您满意。”
“好!”伯嚭说道:“我安排你们见吴王,成与不成,看你们的本事。”

过了几日,范蠡、文种随伯嚭觐见吴王,虽然伍子胥强烈反对议和,但是凭范蠡的三寸不烂之舌,还有伯嚭的适时帮衬,夸得吴王夫差找不着北,感觉自己已经是霸主,单凭气质就能征服世界,既然越王已经臣服,自己也要拿出大国君王的气度。
最终,吴王夫差答应范蠡,一个月后,勾践入吴为奴,限期三年。
欲壑难填,越陷越深
这天半夜,伯嚭正在库房清点自己的古玩珍宝,越看越喜欢,情不自禁的笑起来。家仆来报,说有客到,这个时间会来拜访的也没几人,伯嚭立即走出去,正襟危坐,“让他们进来吧。”
只见文种带着几个身穿黑衣的人走进来,上前一施礼道:“太宰万福!”
“罢了!罢了!”伯嚭摆摆手,打起了官腔。
文种察言观色,见伯嚭不高兴,转身让几个黑衣人褪了外面的黑衣,露出玲珑有致的身姿,笑着说:“把她们打扮成这样,是为了掩人耳目。在下还为太宰准备了几样东西,望太宰笑纳。”
接着让美女献上礼单:十双白璧,十镒黄金(镒:古代重量单位,一镒=二十四两,也就是二百四十两黄金)。
“太宰万福!”几个美女捧着礼盒,走到伯嚭身边行礼。
“万福!哈哈!”伯嚭忍不住发出得意的笑声,他立即吩咐下人,带几个女子下去沐浴更衣,然后面色温和的问文种:“文大人如此厚礼,意欲何为啊?”
“受人点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太宰美言,使罪臣勾践能够保全性命,就是倾越国全部珍玩给太宰,也理所当然。”
伯嚭收了重礼,感觉得回报一二,于是问:“你是不是想见勾践?”
文种惊喜地回道:“谢太宰明察秋毫。”
“等我消息,我来安排。”伯嚭挥挥手。
伯嚭从越女中挑了两个大保健技术最好的,献给夫差,趁他高兴之际,说文种想见勾践的事情,说是为了让勾践安心为奴。
夫差搂着美女,正猴急猴急想回后宫,体验一下大保健技术,也就无所谓的同意了。

文种这次来见勾践,一是汇报工作和国内情况,全国人民都在等着他回归,二是看看勾践情况,给他信心,三是告诉他越王后过几日也会来吴国陪他。
因为有人看守不便多说,文种见了勾践范蠡两人,表面客套寒暄几句,一起对吴王歌功颂德,私下相互传了几张小纸条,呆了不到半炷香就走了。(搞得跟革命工作者似的)
这次看似无关紧要的会面,实际上却彻底改变了勾践的状态和心态。如果说之前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忍耐,那么,这次之后,勾践变得积极主动向夫差表忠心表臣服。
文种每半年就给伯嚭送礼,三年来从未间断,眼看约定为奴时间已到,夫差没有一点要释放的意思。
伯嚭被文种催促,多次向吴王夫差提起约定,好几次夫差都同意了,又被伍子胥阻止。伯嚭没办法,只好将夫差久病不愈的消息告诉范蠡,让他自己抓住机会。
范蠡会一些医术,忽悠夫差说必须要一个对他绝对忠诚之人尝大便,才能准确诊断病情,方能病愈。勾践趁机表示愿意帮他尝便,这彻底打动了吴王夫差。
病愈后,夫差不顾伍子胥反对,执意放勾践回国,不但恢复他越王身份,还划给他地盘,允许他拥有五千士兵防御边界。

勾践回国后,与文种、范蠡一起制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二十年计划,又确定了“灭吴九术”:
第一.尊天地,奉鬼神,求保佑,专信仰;
第二.厚礼送吴国君臣,骄其心灭其气;
第三.高价购吴粮,虚其积聚;
第四.赠美女与吴王,乱其心,虚其体;
第五.送巧匠,送良木,使吴王大兴土木,
耗其财,疲其民。
第六.派奸细入吴,以乱其谋;
第七.挑起佞臣、直臣矛盾,伺机除掉
伍子胥,以弱夫差之辅;
第八.富民强兵,准备灭吴利器;
第九.整修军备,以待时机。
越国君臣,按照这个策略,开始韬光隐晦,范蠡还利用募兵五千的机会,偷偷招募了近十万军队。
吴王夫差还沉浸在伯嚭歌颂的‘吴越一家亲’的假象里,他们对越国的情况一无所知,或者说就算发现端倪,也假装视而不见。
伯嚭依然每半年收到越国给的好处,他名义上是吴国的太宰,而实际上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活成了越国的‘卧底’,帮文种传信给西施,帮范蠡向吴王夫差借粮,怂恿吴王大兴土木,鼓动吴王伐齐……
但是他却对范蠡说:“你以为我是因为文大人送的珍玩美女,才力保越王?我是看在文大人不顾生死的份上,归根结底是人的善性使然。我是不想吴越百姓生灵涂炭,妻离子散,再遭受战祸之苦,这样恩泽百姓的事情,是送几件珍玩、几个美女能换来的吗?”
是不是每个贪官奸臣都有一套这样自洽的逻辑?就如秦桧,严嵩,和珅,他们也有一套类似的说法。
果然,不管做什么,都要坚定信念,只要有了信念,就算是做贪官、做奸臣,都怡然自得,毫不愧疚。什么精神内耗,什么内心煎熬,都跟他们无关。

为利忘恩,国破被诛
公元前485年,吴王夫差在孔子弟子子贡的游说下,决定助鲁伐齐。
伍子胥坚决反对,还说败了没士气,胜了耗空国库,无论如何都会拖垮吴国,气得夫差差点当场赐死他。
伯嚭幸灾乐祸的建议,让伍子胥去给齐国送战书,战书内容充满了挑衅侮辱之言,他就是想让伍子胥惹恼齐君,然后借刀杀人。
因为伍子胥是伯嚭敛财路上的拦路虎,好几次伍子胥在吴王夫差面前说他收取贿赂的事,只是苦于没确切证据,被伯嚭给巧妙化解了。
齐王收到战书,果真勃然大怒,当即喝令将伍子胥推出去斩首,亏得鲍牧及时阻止,才捡回一条命。(鲍牧是鲍叔牙后代,伍子胥的好朋友)
伍子胥还没回国,吴王夫差就急不可耐,亲率十万吴军和三千越军出发。
公元前484年,两军在艾陵交战,吴军大获全胜,扬威中原,齐国称臣,鲁国感泣,吴王夫差更是得意,从此更不愿意听伍子胥的谏言。
这次没有弄死伍子胥,伯嚭有些心急,因为伍子胥手握兵权,太子也是他学生,朝中还有很多伍子胥的铁杆粉丝,如果伍子胥对他动真格的,他可不是对手。

这天,夫差无意中听到几个孩子在唱歌:
……吴宫秋,劫后余生四漂流,吴王愁,社稷将倾到尽头……姑苏台,三千尺,劳民伤财为西施,一人笑,万民泣,温柔乡里忘槜李……
夫差一听,肺都要气炸了,这不是伍子胥平时在耳边唠叨的那些话吗?这老匹夫,简直在找死。
伯嚭乐了,这简直就是天赐良机啊,他可不管到底是谁干的,只要吴王觉得是伍子胥就行,立刻安排一番,在他的推波助澜下,夫差对伍子胥动了杀机。
很快,又有一个机会送到伯嚭面前,越国安插在吴国的奸细勾无苟偷偷告诉伯嚭,伍子胥上次去齐国下战书,悄悄将儿子伍封,托付给齐国大夫鲍牧,并改名为王孙封。
难怪伍子胥要阻止吴王伐齐,怕是担心儿子的安危吧?!哈哈,伯嚭兴奋不已,连夜进宫将消息禀告吴王夫差。
夫差暴脾气一下就上来了,也不管什么计划策略了,也不想伍子胥死后军权怎么安排了,立刻派人给伍子胥送了属镂剑,让他自我了断。
伯嚭的心腹大患终于除掉了,越国忌惮的直臣也终于解决了,他们都深深松了口气。

公元前473年,勾践在伯嚭的帮助下,攻进了姑苏城,夫差在姑苏山上自尽而亡。
伯嚭以为自己是吴国的功臣,因为他开城门放越军入城,避免了百姓流血牺牲;
伯嚭以为自己是越国的功臣,因为他的帮助,才有了勾践的后来,所以他理所当然的站在大殿上等着勾践给他封官。
“这不是吴国太宰吗?你不去陪吴王,怎么到这里来了?”勾践讥讽道。
“伯嚭愿为大王效犬马之劳。”伯嚭施礼,说道:“求大王看在昔日交情的份上,给我一个机会。”
“交情?你不提,寡人倒忘记了,既然你提起来——那寡人问你,你知道,在吴国君臣里,寡人最感激的人是谁吗?”
“臣不敢妄断。”伯嚭低下得意的脸。
“是你!”
“罪臣不敢当,罪臣愿为大王效微薄之力。”
“你知道,在吴国君臣中,寡人最不齿的人是谁吗?”
“这个……”伯嚭心慌。
“也是你!”
“罪臣德不足以服众,能不足以辅国,大王说得英明。”伯嚭颤抖着腿一揖。
“还有,吴国君臣中,万万不能留的——”勾践冷冷地说道:“还是你!”
“大王!”伯嚭争辩:“伯嚭再有罪,可对越国有功啊!”
“你是吴国的大臣,一个背叛者,天下哪个王,能容得下一个背叛者?”
“不!”伯嚭抗争:“我不是背叛,我是兼顾吴越两国的利益,既强吴,又存越。没想得,我的一番心愿和吴王的宽宏仁德,反倒成全了你的复国大计。”
“不要再诡辩了,来人啦!”勾践大喊:“拖出去,斩!”
范蠡出班,刚想说话,勾践一挥手拦住了他,“这个人对越国,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范蠡低下头,沉默以对。
就这样,一代权臣伯嚭死了,死后妻儿被牵连,不敢留在姑苏,伯嚭一族从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结束语】
奸臣总是有一套自己的理论逻辑,再多狡辩和理由都掩盖不了内心的贪婪本性。
可能,伯嚭曾经也想以伍子胥为榜样,可是他没有伍子胥刚毅的性格和才能,他没有才华可依仗,他就利用吴王对他的宠信,获取利益,就像水蛭,就像寄生虫,抓住一个宿主,不把对方吸干决不罢休。
这样的人,永远不会觉得自己有错。
活着就是让自己过得比别人好,这有错吗?他们会问:谁不为利往?谁不为财死呢?
做人,如果没有一点底线和原则,与兽又有什么区别?
读历史,思今生,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可利用之,不可深交也!
参考资料:《史记》《左传》《范蠡从兵家奇才到东方商圣》《伍子胥的复仇之路》《吴越春秋》
未特别注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懒虫讲人物故事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