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生华(1907~1951年),字峻山,汉族,祖籍山西,后世移居呼和浩特保合少脑包村。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入私塾,11岁丧父。民国8年(1919年),就读于归绥县高等小学校。民国14年(1925年),入绥远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从教。民国18年(1929年),任绥远省立第三小学校长。
民国21年(1932年),与李致方等共同创建了归绥私立名言小学校,并任校董事,校址在归绥旧城南柴火市街(今属玉泉区)。民国23年(1934年)春,私立名言小学校迁址归绥城东滕家营子村,更名为归绥私立名言中心小学普及教育区,他担任校长。当时总校还下设保合少、塔利、奎素、讨思浩、黑土洼、毫沁营等分校。期间,他曾到上海参加平民教育家陶行知举办的讲习班学习,回校后提出“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办学方向,提倡“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并实行小先生制度,颇受群众欢迎。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赴绥西参与组织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曾任政治部主任和参谋。后在绥西陕坝任绥远省教育厅督学。民国32年(1943年),赴西安军校(黄埔分校)学习。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35年(1946年),任绥远省清水河县县长。民国36年(1947年),当选为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民国36年(1947年)~民国38年(1949年),先后在包头、归绥市任国民党市党部书记长。民国38年(1949年)秋,任绥远省政府革新委员会常委,参加了绥远省“九•一九”和平起义。
起义后被委任为绥远省生产工作团副团长(工作于晏江县及武川)。1950年被调回归绥学习。1951年镇反运动中被处死,卒年44岁。
1986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撤销原判,为柴生华平反,恢复起义人员名誉。
标题:《新城区人物志:柴生华,曾任绥远省教育厅督学、清水河县县长等职》
内容摘自:《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志》2006年3月
资料汇辑:黄翔,网名“阴山小虫”,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包头九原博物馆 理事、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尝百般滋味。